\ 山海间镌刻港城奋进足迹_开云app买球安全-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

山海间镌刻港城奋进足迹

来源:开云app    发布时间:2025-02-09 01:13:29

  新元肇启,云程发轫。站在岁序更替的时间节点,回望过去一年,青山碧海间,镌刻连云港砥砺奋进的扎实足迹。中国连云港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员会议上,翻阅这份“答卷”,连云港从始至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贯穿连云港全部工作的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美丽连云港建设,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字当头,连云港正加快实现高水平发展“后发先至”,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深冬时节,来到徐圩新区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EVA装置建设现场,车辆穿梭不停,工人们正在忙碌,井然有序地进行钢结构安装、管道焊接等施工工作。预计今年9月,10万吨/年釜式EVA将实现中交。待项目完全建成后,盛虹EVA产能将累计达到100万吨/年,使盛虹成为世界级的EVA生产基地。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发展。锚定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力化工园区目标定位,去年以来,徐圩新区持续提升重大产业发展能级,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建成投用;石化产业基地内首家外资企业——奥升德年产20万吨己二胺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盛虹商业油气储运基地、高端深加工产业链等项目快速推进……一个个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园区内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3大龙头产业集群和思派新能源、韩国SK新材料、美国奥升德等10余个下游产业链项目协同发展。如今,徐圩新区已成为连云港市第一大工业经济板块、江苏沿海强劲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极。

  近年来,连云港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产业体系更完备、产业链逐步健全,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稳步提升。去年,连云港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接下来,我们将在六大主导产业和十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全力构建‘4510’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连云港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在连云港港82号泊位,5.5万吨约旦白钾有序进行灌包作业,并通过公路、铁路等运输至国内腹地市场。随着全球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化肥作为基础农业生产资料,进口需求持续增长,连云港港密切与中化、中农等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关系,促进老挝、约旦、白俄罗斯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向我国出口钾肥。

  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城市,去年以来,连云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进“两基地一班列”提档升级,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中哈物流基地服务能级持续提升,实现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船站车直通,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正式迈入实施阶段,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宽轨铁路即将进入铺轨施工关键节点。乌兹别克斯坦UZ物流公司在上合物流园成立独资公司,打造乌兹别克斯坦汽车零配件中转分拨基地。2024年,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完成班列到发911列,同比增长13%。全省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和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实现常态化靠泊作业,连云港港开辟巴西滚装新航线条集装箱、滚装等航线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枢纽海港功能不断完善。

  “连云港将快速推进与徐州共建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推动以连云港港为基本港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大宗商品贸易,更高质量打造‘两基地一班列’标杆示范,更高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高水平做足陇海线文章,全方面提升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能级。”连云港市发改委“一带一路”发展处负责人徐大庆表示。

  日前,全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头部企业及知名专家等150余人齐聚连云港,探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深化合作交流。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是我国化石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江苏建设的3个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中,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相继在连云港建成,并预研建设深远海装备海上科学试验基础设施,为连云港加快建设全省科学技术创新北翼策源地注入强劲动能。

  去年,连云港聚焦低碳能源、深海远海开发、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通用智能等“5+N”未来产业体系,强化市科技计划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集成支持。实施“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强化部门协同、市县联动、梯度培育、免申即享,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提供全过程要素保障,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体系。建设花果山科创走廊,打造“一轴两核三区”创新资源集聚区。一系列“组合拳”下,连云港科学技术创新总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连续4年苏北第一,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达2.46%,全省第一。

  “我们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以科学技术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共进。”连云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的国内首艘纯电拖轮和2023年的全球马力最大的纯电拖轮都是我们设计生产的。”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副经理刘存龙说,以“云港电拖二号”为例,相比同马力的传统柴油拖轮,纯电拖轮每年可节约燃油约360吨,减排碳氧化物约1100吨,经济、环保效益显著。连云港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已正式投产,目前有3艘纯电拖轮在建,推进了新能源拖轮市场的发展。

  全市13个海洋产业中,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的34.7%。去年,连云港港吞吐量达到3.46亿吨、集装箱量达到669.07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7.65%、9.03%。新能源、新医药、深远海渔业等新兴领域也实现多点突破,全球最大的中核田湾2000MW滩涂光伏项目海上主体工程已开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工程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建成投运,全省首批“陆海接力”三文鱼在秦山岛东部海域投放入海养殖……

  连云港是一座沿海城市、港口城市、开放城市。2023年2月,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发出加快向海图强、建设海洋强市的动员令,配套出台海洋科学技术创新、装备制造、新材料、美丽海湾建设等政策,形成了“3+N”的政策体系。为助推海洋产业提质发展,连云港还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设立3亿元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2023年,连云港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过25%,为全省最高。”连云港市发展改革委沿海处处长闫莉说。

  “现在主要种西红柿,夏季种些丝瓜,一个大棚一年收入近10万元。”在东海县桃林镇北芹村的蔬菜大棚里,村民王文成正忙着采摘西红柿。北芹村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几乎家家都种植西红柿、西葫芦、丝瓜等蔬菜,带动周边近10个村发展蔬菜种植。

  去年以来,连云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全年产量稳定在380万吨。全年粮食产量突破74亿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量连续13年保持在70亿斤以上水平。启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三年提升行动,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50余个,“东海黑花生”“新坝白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开展“农业农村投资促进年”活动,入库省级农业农村重点项目102个,年度计划投资82.01亿元。健全“6+N”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家、省级10家,灌南县百禄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今年,连云港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落实大豆振兴计划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健全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好“省部共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促进“菜园子”和“菜篮子”有效对接。

  中午时分,连云区墟沟街道院前社区的为民大食堂内饭菜飘香、人头攒动,蒸蛋羹、宫保鸡丁、糖醋里脊……近20种菜品依次排开。79岁的居民汪习明吃得有滋有味,“平时在家不想做饭时,我就来这里吃,这里环境好,两荤一素十几元,方便又实惠。”

  “问需于民,我们优先将社区食堂选址在居民‘家门口’,打造‘十分钟就餐圈’,从‘老龄’到‘全龄’,居民就近便可享受‘舌尖上的幸福’。”院前社区党委书记周芷妤说。

  去年以来,连云港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百姓身边事、急难愁盼事发力改革,推出一系列顺民意、惠民生举措,交出一张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答卷。

  持续关爱“一老一幼”,推动养老、托育服务多元化供给。建设完成老年助餐点10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60余个;新增6家省级普惠托育机构,建成122间儿童“梦想小屋”,开办110个省级“爱心暑托班”,6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已投入运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新增社会保险参保4万人,全面实施职工长护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改善性住房建设、房票安置、住房“以旧换新”等工作力度。落实援企稳岗纾困政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鼓励返乡创业就业,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4.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自主创业1.3万人。

  一项项暖心之举接连推出,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实落细,连云港持续擦亮百姓生活“幸福底色”。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