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民的贴心人与社员心连心——记抚余农技专业合作社法人、员李检发
来源:开云app 发布时间:2025-02-19 03:33:37
李检发自2002年来到抚州临川,带领亲友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罗针镇及周边乡镇农亩,在惠农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涉农部门全力支持下,现已发展壮大规模,成立省级示范农业生产基地“抚余农技专业合作社”,有入户社员128人,土地流转面积1.5万余亩。二十余年来,李检发牢记初心和使命,全身心扑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引导带动入社社员和周边农户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运用良种良法,实现生态环保全覆盖,带动入社社员与周边农户增产增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竭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不负人民,不负韶华,是实打实的农民贴心人,与社员心连心。
他本人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被评为国务院、江西省“种粮售粮大户”,现为临川区第五届党代表和罗针镇人大代表。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机化率,李检发带头率先示范购买大型旋耕机、联合收割机,并且无偿教会入社社员学会操作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并前后无偿垫付资金360万元帮助入社社员购买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率。
同时为解决早稻二晚生产、管理等方面矛盾,积极联系农业农技部门,新建大型育秧大棚30亩,成本价无利润帮助入社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机插用秧,有效解决了供需矛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为解决入社社员晒粮场地的难题,李检发积极联系政府和涉农部门,争取立项,在罗针镇新建大型晒场3个计4500㎡。
2018年,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全力支持下,自费投资290万元兴建合作社办公大楼920㎡,并争取政策支持立项兴建占地10亩的合作社粮食贮存和风干机车间,安装大型粮谷风干机9组,可贮存粮食300万斤,日风干粮谷达135吨,极大地解决粮农后顾之忧,做好科学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在农业生产方面,每年都要帮助社员解决土地流转,抗旱灌溉用水用电等农业生产纠纷20余起,并协调做好农业保险理赔事务等等,都不遗余力,跑上跑下帮助社员,与社员心连心,方便农户社员办事,保障社员合法权益,协调解决入社社员子女异地求学等实际困难,做服务农民服务社员的“贴心人”。
临川区抚余农技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创始人李检发,余干人,现有社员115人,分布在临川区大部分乡镇,合作社总流转土地面积近7万亩,其中每年在罗针承包面积在1.5万亩以上。合作社是临川区乃至抚州市最大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此曾多次受到国家部委、省、市、区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李检发荣获全国种粮大户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多次受到省市级奖励表彰,被中央级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市区电视台和各级报社多次采访,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采访,被赋予“江西粮王的美誉。
2010年李检发成立了“临川区抚余农技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农户”运作模式,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全部是余干来的农民组成。合作社以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高产优质水稻产业为主导,结合有利资源,合作社以服务社员农业发展为宗旨,规范管理为手段,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合作社通过五统一(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统一釆购、统一防治、统一销售)。一是集中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凭借采购量大特点节省成本。二是共同分享农业推广技术,水稻主推技术能够在合作社成员之间迅速推广,真正的完成藏粮于技。三是合作社之间农业机械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充分的发挥农业机械最大效益,节省购置成本。
临川区抚余农技专业合作社总部在罗针镇的丁湖、长湖、罗针、湖西、许渡、顾家、栎坪、新徐、鹏坊等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5万亩,播种早稻1万亩、晚稻1万亩、中(一晚)5000亩,水稻播种面积达2.5万亩。在广阔的田间中,到处看到四处散布着各种太阳能灭虫灯、生物灭虫灯。李检发创建的抚余农技专业合作社,正打造两万亩无公害生态水稻种植基地,采用原生稻提纯、灭虫灯生物防治、有机肥代替化肥等生态绿色种植标准。
实施基地生产、分仓加工、真空包装等标准化流程,生产从农田到餐桌的无公害绿色生态大米。他还以本名“李检发”为注册商标,将自己受表彰时的照片印在包装袋上,全力为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大米代言。合作社生产的“粮王大米”的价钱最高能达到每斤10元,价格受品牌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无公害绿色大米质量本身过硬,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产品走进了城市的超市。“种放心粮,做健康米”,是他特别骄傲的事情,也是他敢为自家生产的大米代言的原因。
李检发、男,汉族,1961年10月25日出生,是江西省余干县康山垦殖场的下岗职工。他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抚州市临川区流转土地种植水稻,主要分布在罗针、唱凯、云山、罗湖、孝桥、七里岗和龙溪等乡镇。2010年,李检发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和“江西粮王”。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步增多,抚州市临川区也和全国另外的地方一样,出现了许多被抛荒的粮田无人耕种。为了破解临川区“谁来种田”,“田怎么种”的问题。2004年4月,余下农垦系统下岗职工李检发不仅让这里的“荒地”长出了“粮王大米”,还成为了“全国种植大户”,多次荣获“全国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他参加了“劳动最光荣2012年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被授予“劳动英模与先进人物”称号;2013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英模”、“先进人物”、“全国杰出贡献先进人物’”、“改革之星——新中国改革开放先锋人物”、“2013年中国行业最具影响力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因合作社破解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 2015年3月,时任省长鹿心社从省城来到临川亲切看望了李检发,并为合作社种植的“粮王大米”点赞。
2003年底,李检发从余下县康山垦殖场下岗了。为了谋生,2004年4月,他来到了抚州市临川区孝桥镇鲤鱼洲、何家洲,租赁承包了1080亩荒地荒滩,投资50余万元进行了改造,采取机械化作业打井、开荒、种植,使长满野草的荒滩地成为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良田,并喜获丰收。当年,他获得了“全国种粮大户先进个人”的称号。
随着临川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村民抛荒的土地也慢慢增多。看着好端端的良田被抛荒,李检发十分痛心,并试着翻转外出务工村民抛荒的良田。投资地范围扩大到罗针、唱凯、云山、孝桥、七里岗、龙溪6个乡镇13个行政村。
临川区地势平坦,很适合机械化耕种。2010年,李检发将留守的村里6个年富力强的农民联合起来,牵头创办了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抚余农投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
合作社成立后,李检发一边扩大合作社社员队伍,一边以400元一亩从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妇女手中流转被抛荒的良田4万多亩,购买收割机10台、大型手扶拖拉机10台,实行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防治、统一销售、统一利润分配的规模化种植,将合作社社员扩大到30多户115人。同时,注册了无公害、绿色的“粮王大米”品牌。
为了种好这4万多亩良田,李检发采取股份制的办法吸纳村民入社,入股社员每股须向合作社交纳2万元股本金,合作社每股发放200亩良田给社员管理、耕种、除去合作社的耕种、机种、统治等成本、每股良田的所有利润按股份全部分配给合作社社员。
他的这种经营模式即保障了合作社的正常经营,又破解了农民外出务工家中良田无人耕种的问题。承包耕地,实行规模化生产,减少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合作社大批量统一购买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都比普通散户便宜。因买得多,销售商都会主动上门联系,降低幅度也大,交易谈定后还会直接把农资配送到田头地角,这即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运输成本。我们算过一笔账,各项费用要比普通农户每亩节省20多元,每股200亩可节省成本8000多元,加上实行规模化的经营。科学种植,合作社的水稻每亩产量都在1000斤左右,社员每亩每季纯收入在300元以上,而普通农户每亩只有700斤左右,每亩每季的纯收入不到200元。
刚开始社员的产量每亩也只有800多斤,现在稳定在1000多斤左右。这主要是从选种到播种,再到施肥、打药、收获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都有农技站和供销社的技术人员指导。同时,合作社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稻钟还田。合理密植等一系列技术,种植全部选用优良品牌,大大增强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李检发说,因临川的土地平坦连片,大机械都能派上用场。普通农民耕作的地块比较小,大型机械用不上。利用小农机作业,不但成本高,生产效率也低。合作社每个社员管理着200亩以上的耕地,整地、播种、打药、收获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降低。
为了提高产量,合作社每年还拿出100亩到200亩良田作为实验天,试种新品种,推行新技术。“规模化种植,来补得半点马虎。有时出了力流了汗,不一定赚钱。所以试验田必不可少。”李检发强调,根据多年的土地承包经营,合作社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的增产,增收方案,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因合作社在种粮过程中注重品质,各粮食加工公司都抢着收购合作社的粮食,并与合作社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
为了帮助合作社做强做大,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粮食烘干、仓储等问题,最终达到更好的为农服务的目的,2014年,临川区供销社以划拨土地、技术和资金入股等方式参股合作社,并对股权进行了变更。
临川区供销社人股合作社后,一边帮助合作社提升基地水稻的品质,一边开启了大田托管为农服务新模式。在农户“加人自愿、退出自由、服务自选”的原则下,开启了以临川区罗针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云山、唱凯、罗湖等乡镇的大田托管服务。该服务模式为;农户在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整地、播种、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作物收割、烘干、收储、销售等全流程服务,农户每亩每年向合作社支付700左右的服务成本费。
同时,合作社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记录体系,购买了无人喷洒农药机1台,为社员和农户提供更科学的配方施肥、耕地、播种、统防统治、收割、烘干、收储等服务,达到了“农民受益、政府满意、企业未来的发展”的效果。合作社除了原先流转的农田4万亩,大田托管面积也已达1.5万余亩。农户们说,通过合作社的大田托管服务,每亩为他们降低了成本50多元,亩均产量提高了10%左右,每亩综合收益增加了300元左右。
李检发说,临川区供销社入股后,合作社还积极涉足电商,通过供销电子商务平台,每年网络销售“粮王大米”近80万斤,每斤价格都在10元以上。
在供销社指导下的大田托管服务,合作社还采用了新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控制了化肥农药的滥用,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了优良品种的推广,顺应了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向。
合作社在临川区政府和农业局及供销社的全力支持下,在政府划拨的5亩土地上建设了新的为农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各项服务,进一步为农户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农业产出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逐步扩大大田托管服务面积,把更多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真正的完成“农民外出打工,合作社为农打工”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谈到扩大规模,他信心满满地说:“这几年,尽管化肥、柴油等农资涨价带来不利影响,但国家对种粮农户的各种补助连年递增,加上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和市场粮价回升等因素,细算下来种粮还是有赚头!”“政府十分支持种粮,也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他还说,现在临川区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各方的全力支持配合下,他在罗针镇丁湖村成功签订了流转期为10年、面积为1700亩的土地流转合同,这更坚定了他搞好规模化经营的信心。除了各种优惠政策,政府还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区农业局安排技术员对他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技术落实到田。平时技术人员就在田里转,有什么样的问题比他知道得还早。正是政府对他的支持和关怀,让他坚定在临川安安心心干下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