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农带农共奔富——毕节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开云app 发布时间:2025-01-30 04:31:32
“我们年纪大了,忙不过来,从种到收都有都是合作社的农机来帮忙,便宜又省心!”说起现在的种地方式,金碧镇铧口社区68岁的村民刘碧书笑着说,以前是锄头不停歇,现在是农机不得歇
刘碧书所说的合作社是成立于2019年的黔西市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进该合作社,院子里停满了各式农机,合作社的“掌门人”杜苏林打趣说:“现在种田,全靠科技武装。”
2019年,还是修车师傅的杜苏林从老家探亲回到黔西市金碧镇,看到当地劳动力的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时,就意识到必须走机械化生产的新路子。于是他先是注册成立了集农机供应、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技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黔西市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并流转了1500余亩土地种植粮食。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合作社拥有拖拉机及配套农具、联合收割机、青贮收获机、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烘干机、无人植保飞机等机具150台套,作业范围涵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所有的环节,可独立承担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六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任务。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杜苏林已带领合作社社员们完成农田翻耕耙地40万余亩、机播3万余亩、植保15万余亩、粮食收获20万余亩。
农民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
近年来,毕节市紧紧围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核桃、肉牛、家禽等八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发展形态趋势,对推进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赫章县,有一家合作社——珠市乡青杆村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它以“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一直在不断探索可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确定了采取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路子,规模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年年实现分红,将群众牢牢地镶嵌在增收产业链上。
“我们村的合作社于2016年成立,产业基地面积116.2亩,分为种植区域和养殖区域。入股合作社的村民共有98户,注册投资的金额208.5万元,在核心蔬菜种植区域共建有33个大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青杆村村委会主任龙玉辉说。
合作社的良好运营,让曾经没有正真获得充分的利用的土地真正的完成“四季生金”,效益稳步提升,带动了周边群主就近务工。
“合作社成立的时候我就用土地入股了,平时也在合作社帮忙,一天至少80元。年底还能获得合作社分红,看今年合作社效益也挺好的,我们就盼着年底分红呢!”正在忙着将合作社辣椒称重打包的村民祝二姐高兴地告诉记者。
合作社自成立8年宜来,实现分红38万余元,稳定提供就业岗位13个,累计支付村民劳务费用210余万元,总产值达到500万元。
早在2017年,该合作社还积极做出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筹资建设了一个900余平方米的生猪养猪场,按照‘猪、沼、菜’和‘猪、沼、液’的方式把大棚种植和生猪养殖连接为一体,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小小合作社,释放大能量。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户搭上产业高质量发展顺风车、分享更多收益,变“单打独斗”为“共同致富”,实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方产业、富一片百姓”的新景象,让小小合作社真正的完成了产业大收益。
截至目前,毕节市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4502个,合作社成员达51.6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45.8万户,带动增收14亿元。已录入系统家庭农场共计8059家。
1450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广袤的乌蒙大地落地生根,并结出一朵朵乡村振兴“幸福之花”。
下一步,毕节市将持续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慢慢地加强农民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充分激发合作社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提升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为推进宁夏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