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105吨!崇礼“山药蛋蛋”收到来自北京的爱心订单
来源:开云app 发布时间:2024-10-27 02:10:57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本周五(10月18日)上午,由社会爱心人士、东城区爱心企业组成的21辆汽车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至张家口崇礼区,来赴一场“土豆接力”之约。2018年,一场降雪让崇礼的土地提前上冻,这里的“山药蛋蛋”也囿于滞销困局,来自北京的订单解了崇礼菜农的燃眉之急。一年之后,北京爱心人士再次赴约,为的仍然是不让菜农的劳动付之东流。新京报记者获悉,在18日举行的“党建引领土豆接力”第二季启动仪式上,崇礼土豆已被现场认购105多吨,与此同时,崇礼盛产土豆的村落也因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帮扶发生了新变化。
来自北京东城区的爱心企业,以及北京市的钧鹏车友联合会、爱心公益人士汇聚崇礼冰雪广场,现场认购土豆105.25吨。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提起崇礼,人们更多的印象是“雪国”,是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但多数人意识不到的是,崇礼也曾一度位列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之中。而距张家口崇礼250公里外的北京市东城区,也一直是崇礼的对口帮扶单位。
10月18日,在东城区委组织部、崇礼区委组织部联合组织下,“党建引领土豆接力”第二季真正开始启动,包括北京金茂万丽酒店、商鲲教育集团、兄弟帮扶中心 、国俊鑫达商贸有限公司在内的东城区爱心企业,以及北京市的钧鹏车友联合会、爱心公益人士汇聚崇礼冰雪广场,现场认购土豆105.25吨,以及圆白菜、大葱等其他农产品约30吨。
苏女士是随车队前往崇礼的爱心人士,她说这次前来还特地向单位请了假,“最近几年我每次来张家口,也都会来崇礼,我也很喜欢崇礼这一个地区。尤其最近几年因为冬奥的原因,崇礼也发展得特别好。得知这里土豆卖不出去,我觉得自身也应该担起一份责任,互通互助互帮,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有意义。”
据悉,今年土豆接力尝试更加市场化的销售方式,探索消费扶贫之路。除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我的社区我的团”线上发售外,还将尝试线上短视频平台、电商等推广销售渠道,覆盖不一样的种类的消费者。
盛产土豆的上碌碡沟村是崇礼区最北的村庄之一。与村子民居遥遥相望的是一处由政府投资建设并即将完工的土豆窖。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建筑整体的结构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从出入口处可望向里面已经被砖墙分隔好的“格子间”以及林立的脚手架。上碌碡沟村委党支部书记王志兵介绍,土豆窖将于10月底完工,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地窖建成后,在完全饱和的情况下,可储存土豆2000吨,方便村民,甚至是周边村民的土豆存贮,以避免土豆冻伤。“建成后,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或者酷热的夏天,地窖内的温度不会低于6℃,也不会高于10℃,这样乡亲们也就不用担心土豆冻伤或者发芽。”
王志兵说,按照村内今年土豆总产量500吨来算,土豆窖内便可以完全贮存,贮存时间也比往年大大延长。“张家口的冬天天寒地冻,去年就因一场大雪而让乡亲们为了土豆销路着了不少急,生怕这些辛苦种下的劳动成果砸在手里。土豆窖建成了,乡亲们的心也就安了。”
新京报记者发现,靠近村委会的一面墙壁上有一串串名字引人注目。王志兵介绍,这是去年参与爱心接力的北京爱心人士名单。去年10月,崇礼发出求助,提前降雪让400余吨土豆滞销。在北京东城区以及各社会单位、爱心人士帮助下,2018年11月3日和13日,爱心平台两次启动预订,10天时间,30000名党员、居民和120余家单位参与,457吨滞销土豆全部售完。崇礼种植土豆的村民直接受益,其中涉及5个乡镇21个村700余户,其中贫困户380户。
第二次来到上碌碡沟村的爱心人士,在爱心名单中寻找自己的名字。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王志兵和记者说,去年因为土豆爱心接力的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北京的温暖。今年,上碌碡沟的土豆种植培养面积达到500亩,也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同时农户还可以在合作社实现就业,也能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此外,王志兵透露,今年除了有来自北京的企业和爱心人士,也有来自山东的家家悦商超帮助村里蔬菜打开销路,“上个月村里的彩椒销售困难,商超以每斤0.7元的价格在椒农手里收购,并以同等价格在张家口和山东的200多家超市售卖,还搭上了每吨270元的运费。这次对于村里的土豆,商超也正在和我们商量采购数目。”商超采购部经理王宏伟表示,在未来希望可以与村里农户达成最终价格随行就市的订单农业协议,为崇礼区这个偏远的村落带来稳定的销路保障。
来生产土豆的村庄,最不能错过一场农家土豆宴。土豆炖豆角、土豆莜麦饼、凉拌土豆丝……宴席上每道菜都是当地村民的家常菜,一部分来自普通村民,还有一部分出自村里的“名厨”张建社之手。
儿时的张建社,在一次意外之中不慎跌入深沟,年幼的他无法爬出,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人发现。一夜过去,他的双手手指被冻掉,只剩下两个大拇指。张建社向新京报记者讲述,早年间自己曾经外出打工,为照顾一起打拼的伙伴朋友,他开始接触了做饭,是朋友们心目中的大厨。后来随着母亲年龄增长,身体接连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张建社回到家乡,又成为了乡亲们认定的“掌勺人”,如今村里,甚至邻村的红白喜事都请他去当大厨。
李志峰(右)与张建社(左)正在准备土豆宴,碗里的“紫薯”是崇礼的黑皮土豆。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问起张建社最喜欢家乡的哪道菜,张建社脱口而出的就是“土豆”,记者再细问他觉得土豆怎么做最好吃,张建社想了两秒钟,还是和记者说“怎么做都好吃,这是家乡的味道。”
“我就想去大一点儿的酒店多学一些菜式,让父老乡亲们品尝到更多、更好的美食”,张建社道出了自己多年的心愿,而他的愿望也即将成线日),在启动仪式中认购土豆的北京东城区金茂万丽酒店中餐行政副总厨李志峰就来到了村里,与张建社一起为爱心人士准备了土豆宴。据悉,随后酒店也将择期安排张建社到北京交流学习,把北京的美味带给崇礼。
崇礼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剑介绍,今年的爱心土豆接力,有公益名人、爱心车队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并利用网络站点平台,塑造崇礼、崇礼农民与优质农产品形象,极大地繁荣了当地农业市场,帮助当地贫困家庭就业,为普通的崇礼农民找到一条可持续的致富道路,既是产业帮扶,又能授人以渔,是一次消费扶贫的有益尝试。